近日渤刃,集團建證幸福活動走進位于武漢東湖高新區(qū)的國內(nèi)首家以建筑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筑科技館彻亲,全方面了解中國各時期的建筑文化介褥,暢游建筑科技的海洋。
據(jù)悉曲聂,該科技館由中建三局投資建設并運營霹购,建筑面積 1.9 萬平方米,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筑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朋腋,旨在傳承中國建筑文化齐疙、促進建筑科技發(fā)展,打造中國建筑文博旭咽、展覽贞奋、科普領(lǐng)域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成為中國建筑科技和建筑文化的形象展示窗口穷绵。
展館展陳面積約 6000 平方米忆矛,包括常設展、主題展请垛、臨展催训。其中常設展廳分為古代、荊楚宗收、現(xiàn)代及未來四大展廳漫拭,全面展現(xiàn)中國古代建筑文化、荊楚建筑成就混稽、現(xiàn)代建筑科技及未來建筑展望采驻。
走進序廳,仰頭就能看到圓形天頂中央的《天文圖》匈勋,標注天文圖像礼旅;腳下則是銅刻的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洽洁、精度最高的中國全國性地圖——《禹跡圖》痘系。站于其中,仿佛忽然穿越到千百年前的浩瀚宇宙饿自,漫漫星辰汰翠,感受到古時人們天圓地方的宇宙探索≌汛疲“得知開館消息复唤,我第一時間就在‘建筑科技館’公眾號上預約,憑身份證就能進來參觀烛卧,看了震撼的序廳就知道不虛此行佛纫。”家住光谷的陳先生拿著《導覽手冊》,幸運地成了第一批入館的游客呈宇。
從序廳走進開闊明亮的公共大廳跟磨,大廳采用透明玻璃鳳尾天窗,公共大廳一側(cè)是臨展廳攒盈,正在展出的是“兩山醫(yī)院”建設紀實展覽抵拘,不僅展示在抗疫期間以中建三局為代表的一支支逆行的鐵軍如星火般集結(jié),一個個平凡的身軀挺起了中國脊梁型豁,共克時艱匯聚起磅礴偉力的歷程僵蛛,更有深層技術(shù)解密,如裝配式建造迎变、BIM智能化建造充尉、污水處理等數(shù)十項先進技術(shù),全面解析介紹“中國速度”背后的“中國力量”衣形。
步入古代建筑展廳驼侠,構(gòu)筑之美映入眼簾的是鏤空隔扇門,帶著木質(zhì)古樸清香谆吴,一刻跨入千年古建筑時光掠影倒源,探索古建筑之美。在這里你可以親手體驗古人智慧——能抵抗10級地震頂天立地的斗拱榫卯結(jié)構(gòu)句狼、防水防潮極盡奢華的琉璃瓦當笋熬、中國第一塔——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這些古代建筑元素一木一瓦一雕無不體現(xiàn)著古代人對美與趣味的極致追求腻菇,也體現(xiàn)了運營方中建三局的匠心胳螟。為了完美展陳,中建三局在全國實地尋訪優(yōu)秀古建筑筹吐,并請專業(yè)團隊等比例縮放后制作糖耸,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荊楚建筑展廳丘薛,展示了自古至今楚人對天嘉竟、地、人的探求榔袋,特殊的地理位置讓荊楚大地上的建筑有融合四方的特點周拐。自1861年漢口開埠铡俐,武漢從傳統(tǒng)封建城市向近代都會轉(zhuǎn)型凰兑,各類型西式近代建筑星羅棋布于三鎮(zhèn)間,武漢的城市面貌悄然發(fā)生改變审丘。這里陳列的江漢關(guān)大樓模型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之一吏够,漢口租界的核心建筑,承載著幾代武漢人的城市記憶。位于武漢漢口的古德寺糅合了哥特式基督教教堂锅知、羅馬式天主教教堂播急、拜占庭式東正教堂、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風格售睹,是典型的“中西雜糅”建筑桩警。利用全息影像技術(shù),全方位了解我們身邊的建筑昌妹,這些建筑不僅是城市的百變面孔捶枢,也是城市的五彩華裳。
現(xiàn)代建筑展廳集體驗感和互動性一體的展廳飞崖。這些建筑模型背后透露出的是現(xiàn)代設計師們一次又一次追求建筑高度烂叔、跨度、深度和廣度的努力和探索固歪。無論是手繪畫板的設置還是裝飾設計的巧思蒜鸡,都能讓逛展的你過一把設計師的癮。似星河瀑布般的透光材料墻也會讓你沉浸科技感探索中牢裳。智慧城市逢防、智慧家居走廊仿佛時空隧道,銀白色墻壁與熒光LED燈管的縱橫交錯構(gòu)成未來科幻空間蒲讯,極具科技感胞四。
未來建筑展廳的布展形態(tài)充滿奇異的未來感。7個巨大的銀白色管道從天頂墜下伶椿,站在管道下方的腳印上辜伟,即可觸發(fā)上方關(guān)于未來建筑的影像。四周陳列著一些未來建筑理念模型脊另,跟著它們一窺建筑師們的前人之思导狡,后人之想。不論是行走城市偎痛、空中城市旱捧、水中城市還是插入城市都讓人對未來生活環(huán)境無盡遐想〔嚷螅“好好玩枚赡,我下次還要來∥角”看完未來建筑影像贫橙,4歲的潘小名興奮地說,“我長大了要當建筑師反粥÷啵”
展館按國家一級博物館疲迂、5A 級景區(qū)標準建設,有料又有趣莫湘。展館配套了科普教育區(qū)揍诽,不定期舉辦社教活動毅糟,促進親子互動芽偏,讓參觀的兒童寓教于樂隙疚,暢享科技魅力、普及建筑知識忙芒,推動了武漢公共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巩螃,填補武漢以及國內(nèi)建筑科技博物館的空白,為武漢市文化旅游提供一個“打卡”場所匕争。(中建三局供稿)